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青春风采 -> 正文

管院人 | 王浩骅——心之所向,必有回响

发布日期:2022-01-07  来源:   点击量:

王浩骅,中央民族大学2020届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担任2017级公共管理类研究生班级党支部书记;曾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调研及组织协调工作,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当前就职于人民日报社。

深学细悟 力学笃行

作为一名学生,王浩骅坚持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他深知,学习乃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校期间,他始终坚持以学习为主线,统筹做好课程学习、学术学习及实践学习,真正做到了躬行实践,力学笃行。

说到课程学习,王浩骅的本科专业是法学,研究生更换专业后,比起同班同学,他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为了尽快把专业主干课程补齐,把握核心研究领域,他不仅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而且课后暗下苦功,自学了《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专业课程。

关于学术研究,王浩骅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想研究、会研究的研究型人才,而学术研究就是最好的训练载体。思及此,就不得不提到王浩骅的导师李俊清教授,李老师胸怀天下,身体力行地为党和国家贡献智慧力量,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前行之路。在恩师的感召和教导下,王浩骅觉得做学术不是件“苦差事”,而是件“有意义的事”。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做好学术研究,首先要沉下心来,阅读大量的文献。研究生阶段要学会“比葫芦画瓢”,通过阅读权威期刊、名家力作等文献,学习他人的切入视角、理论引入、文章架构及论证方法,继而消化模仿,化为己用。二要尽快付诸实践,下手动笔。找到兴趣选题后,要迅速围绕选题整理文献、打磨框架、寻找数据材料,同时给自己设定截止时间,尽自己所能将论文写出来。三是不断打磨修改。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打磨修改是文章提质升华的关键所在。同时要时刻保持谦逊,虚心向师长求教,在反复修改中加深认识,最终反映在文章上。只要不怕难不怕苦,一定能有所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学习是课程学习与学术学习的补充。正如毛主席所说“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实践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王浩骅觉得无论是搞学术调研、参加学术会议,还是申报学术课题,都是难得的“知行相促、知行合一”的机会。到现实中去多看、多问、多想、多试,一定能有真体悟。

甘于奉献 以身作则

王浩骅认为做学生工作是一种实践能力的历练,能提升整体素养,特别能锻炼统筹、沟通、协作能力。因此,在校任支部书记期间,他事事亲力亲为,统筹安排发展党员、理论学习、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等党建活动,协同支委做好分工合作,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练就了全面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沟通、与人团结协作的习惯和能力。

谈到如何平衡工作和学习,他说道,学生工作和专业学习并不冲突,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关系。做学生工作能够丰富学习之外的生活,通过服务他人,能够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把学习搞好能够帮助学生工作更好开展,使工作更有成效。把学生工作当成锻炼提升的机会,自然就不觉辛苦繁杂,反而乐在其中了。

以笔为剑 以行为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浩骅始终铭记自己的初心,把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当做自己的志向。为此,当多个优秀的工作机会摆在他面前时,他慎重的选择了到人民日报社工作。他认为,从职业理想来看,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肩负着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的历史使命,令他心驰神往。从个人匹配度来看,他自身原则性和正义感强,文字写作功底扎实,做事积极主动,踏实认真,较适合从事新闻舆论工作。从发展成长来看,正部级单位平台可以开拓视野、学习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同优秀的同事共事,也能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提到如今取得的成就,他特别感恩在民大的求学经历。民大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为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在王浩骅心底扎了根。民大开放包容、各美其美的文化,潜移默化间使他拓展了视野,开放了胸襟,提升了格局。这些成长都是弥足珍贵的,让他在择业和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不尽。

拳拳报国心,满腔热血志,化作真行动。有的人写山川海阔,有的人写富庶安乐,有的人入木三分痛批当世之沉疴,有的人挥毫泼墨书写壮美之山河。党报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讲好每个字的故事,你我皆平凡,平凡造就生活的底色;你我亦不凡,不凡成就今日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