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青春风采 -> 正文

管院人 | 邵炜杰、岳子哲:长风破浪同怀壮志,高山流水各赴前程

发布日期:2022-01-07  来源:   点击量:

古往勤者自律自勉,今来英雄相惜图强。所谓君子之交,共怀登高凌云志,同向星辰大海游。本期《管院人》我们特别采访了邵炜杰、岳子哲两位管院人,作为室友的他们在思维碰撞下激荡起求知者的共鸣,在共促共荣中遇见了更优秀的自己。“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两位同学的上下铺兄弟情谊纯粹而自由,热烈而不虚浮,只因他们始终坚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类拔萃者自有良好的习惯与方法,谈及对在校学习及参加比赛的看法,两位管院人有一致的见解:人非圣贤,孰能无瑕且永动。有目的、有方法远比一味追求过度理想化的学习更加有效。

对于专业知识学习,两位同学都颇有感触。邵炜杰在学习时习惯先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阅读专业书籍时首先通过目录了解这本书大致的知识结构,而后有针对性地寻找重难点概念,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此外,要避免浮光掠影,从大纲着手的同时也要兼顾细节,既有心存天地的视野,又不失见微知著的咀嚼。岳子哲则坦言宏观经济学一科曾是自己的一大“劲敌”。为了学有所获,岳子哲课前认真预习,课中全神贯注,课后结合各类教辅资料复习,将陌生的概念与复杂的逻辑一步步内化于心。“回想起来,我很怀念认真学一门课程带来的自我充实与满足。随着大二、大三课业的繁复,这种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的体验越发难能可贵。”追忆来时之路,他真诚地表示:“我们都应珍惜、享受这样的过程。

分专业时,两位同学不谋而合,决定选择不同班级以避免直接竞争。“当时我说,我抛硬币决定吧,如果是正面,我就去行政管理。然后我就去了行政管理。”邵炜杰回忆当初戏剧性的一刻,结果于硬币落下的那一刻定格。这样的决定方式看似随意,实则避免了同赛道竞争的剑拔弩张。协力同心,并驾齐驱,两人互相扶持着奔向各自的终点。

“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邵炜杰用“信任”一词评价两人的关系。坦诚交流,各抒己见,于消沉时劝勉,于疑难时解惑,他们于对方而言既是益友,亦是良师。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考研只需在最后一年奋斗拼搏,而保研则要在前三年中持续发力,稍有差池便可能功亏一篑。

回顾邵炜杰的保研历程,秘诀之一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有的放矢。邵炜杰曾在大一与专业奖学金擦肩而过,但他并没有放弃争取保研,而是首先将重心放在学科竞赛方面,争取到其他Ⅱ类奖项后,将精力转移到专业学习中,提高专业排名,最终获得了保研资格。他认为,“稳定心态才能稳定输出”,遇到困难不应气馁,而要调整心态,积极寻找其他解决途径。其次,在保研前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邵炜杰坦言从大二开始,他对自己的规划一直是支教保研,但在8月底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开幕式隔离期间,他决定放弃支教保研,去争取通过预推免保研,计划的临时变动和丰台校区的迎新工作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时间压力,他用“慌不择路”一词形容当时的境况。“事情堆积的时候,要比沉稳,比韧性,比适应能力。”

与邵炜杰不同,岳子哲很早就开始着手准备参加夏令营,并通过夏令营成功保研。通过在宣传部的工作,岳子哲发现自己对新传专业怀有极大的兴趣。凭借着这份热情,他决定尝试跨专业保研,完成了“四个月看14本专业书”的计划,最终获得重庆大学新闻专业的Offer。但出于对个人发展方向的考虑,他最终回归本专业,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回顾在夏令营的时光,岳子哲不禁感慨收获颇丰。他不仅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好们切磋学习,也通过聆听大师的讲座拓宽了视野,更在许多细微之处学会书本上不曾教授的品格。“见贤思齐焉。”岳子哲永远在路上。

被问及参加夏令营的心得体会,岳子哲总结道:“我们不应被自己的惰性或一些盲目的自信在无形中击败。”切忌在取得某一阶段的成就后过于放松、虚度时光,而应行而不辍,从容自信地奔赴下一场山海。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两位管院人从未停下充实生活的脚步——参与重大政治活动和各类竞赛、投身学生工作和外出游玩散心,让自己“流动”起来。

忙里偶然偷闲,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岳子哲在兼顾学业的同时,还坚持跑步与骑行,热爱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大学生活并非单行线,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漫步街头感受人间百态,才能真切触摸到一座城市最真实的温度。正如岳子哲所言:“人不应该停止思考、学习和创造,朽木和锈铁不是我们的归宿,要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同样地,虽然邵炜杰将大多数课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工作,他仍会忙里偷闲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君子也,自当坦坦荡荡,周而不比。谈及“内卷”现象,两位同学都反复提及“坦诚”一词。邵炜杰表示:“避免‘内卷’的最佳途径是减少内耗。需要竞争,但合作更为重要。我们与身边的朋友、同学应当做到信息共享,无需遮遮掩掩。”

蓦然回首,捕捉关于民大的情感与记忆。是某个互相倾诉的夜晚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是某些值得珍惜的朋友成为了他们前进的动力。“我之所以爱上这座熙熙攘攘的城市,是因为这里有很多我想要和他们在一起的人。”在这里,各民族团结友好,挚友与恩师侧耳倾听,我们拥有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平台,于锻炼中收获自信与认可,于挫折后拥有重新掌舵的勇气。这里是求学路途上拼搏的小小终点,这里更是面向崭新未来奋斗的大大起点,这里,就是民大学子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