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作为学校核心课程《管理学》实验班的25级工商管理类三班,在管理学课堂上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调研实践汇报活动。三场深度点评、九组诚意之作,让理论与实践在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火花。在黄锐院长、贺新闻老师与蒋亚含老师的全程指导下,这场充满成长与启发的汇报,助力同学们从学生思维向管理者视角跨越。

工商三班自管理学课程开展以来,遵循课程实践教学要求,以5-6人为单位自由组建小组,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从调研对象筛选、方案设计到实地走访、报告撰写的全流程实践。同学们走出课堂,将目光投向身边的各类组织:从校园内的图书馆和食堂档口,到学校周边的小微企业,每一个调研对象都体现着大家对管理实践的好奇与探索。在近两个月的调研过程中,同学们分工协作,通过一次次地实地调研、分析数据、思维碰撞,展现了出色的调研能力与思考深度。
| |
| |
| 当标准遇见特色:标准化品牌的场景化——以中央民族大学校园内茶百道门店为例 |
| |
| |
| 平台型组织视角下中央民族大学创新创业中心“56创”的运行效能研究 |
| |
| |
| |
| |

管理学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实地调研

汇报中,九组同学依次登台展示调研成果:从被调研对象的基本概况、商业模式,到调研主题的确定、调研过程的详细梳理,再到相应问题的深度剖析与针对性建议,每一份报告都彰显了核心创新班的专业素养与探索精神。正如贺新闻老师点评的那样:“学生们的表现可谓是青涩中有成熟,锻炼中见专业,为从学生到管理者这一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汇报现场,三位老师的点评与建议为同学们拨开迷雾、指明方向。贺新闻老师率先总结点评。他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调研中展现的主动探索意识,对大家能够精准聚焦管理场景、挖掘实际问题的做法给予高度认可,同时也从调研逻辑的完整性、分析视角的多元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蒋亚含老师聚焦调研逻辑,提出“调研要有目的,要带着问题来调研”的核心建议,提醒大家避免“为了调研而调研”,要从问题出发锚定核心,让分析更具针对性。

黄锐院长作深入浅出的总结点评,肯定了同学们精准把控汇报时长、选题贴合实际等亮点,还围绕“理论衔接实践”“管理思维培养”“科研潜力挖掘”三大核心目标,对本次调研活动的意义进行了深度解读,同时也为同学们后续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探索指明方向。

这场案例汇报,不仅是一次课程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沉浸式的学术实践。同学们在调研中学会了科学方法,在汇报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在点评中明晰了改进方向。从对管理学的朦胧认知到逐步建立专业思维,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到主动的问题探索,工商三班的同学们正一步步朝着“未来管理者”的目标稳步迈进。
课堂虽止,成长不停。愿同学们带着三位老师的指引与这份实践的收获,在管理学的学习之路上持续深耕,将理论融入实践,用专业赋能成长,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绽放更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