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本科教学 -> 教学活动 -> 正文

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2023年年会在中央民族大学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3-12-19  来源:   点击量:

2023年12月17日,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2023年年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成功召开,年会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主题。本届年会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北京产业经济学会、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经济管理出版社、《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当代财经》《区域经济评论》提供学术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就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以来的基本经验和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推动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的范式创新和理论突破,助推新征程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集体智慧与力量。


开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慕云在致辞中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并对大会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谈到,中央民族大学是60人论坛的创始之地、发源之地,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的诞生、成长同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同频共振。时值改革开放45周年,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深入研究阐释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所积累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推动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创新、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文娟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研究员以《经济学的文明形态底色和范式承诺变革——经济主体的目标假设和逻辑自洽》为题展开主旨发言。金碚研究员回顾分析了经济科学的发展历程,强调文明底色与社会范式对经济逻辑变化的影响。他指出,新文明形态时代,现实经济体不是单一行为主体体系,而是多种行为人的合成体,至少拥有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两种目标。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有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极大的中国特色,期待各位专家学者通过不同领域与问题的研究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助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平新乔教授以《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与政府作用》为题进行主旨发言。结合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与政府作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围绕生产力与文明两方面主题,国际竞争力也是需要强调的一大重要理念。此外,现代化的动力以政府为推手主导和落实,和以市场为基础与主要动力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两种不同方式的现代化。在政府的指引和支持下,以市场为基础推动的现代化已成为中国近年来最主要的发展方式。平新乔教授强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需要依靠政府和市场共同投入,以推动技术创新、知识革命、资源配置等多方协调。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冯根福教授以《东西方文化差异、民众收入差距容忍度与高水平科研创新》为题进行主旨发言。主要围绕东西方文化差异、民众收入差距容忍度与高水平科研创新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他指出,东西方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东西方文化差异、民众收入差距容忍度密切相关。因此,在中美高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当下我国的财富分配文化观和民众收入差距容忍度并制定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另一方面要在有效控制基尼系数的前提下,积极培育有利于高水平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收入分配文化,适度提高民众对高科技创新引起的收入差距容忍度,在收入分配上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力度,努力使高水平科技创新人员成为新时代的共同致富的“领头羊”。


主旨发言后,各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发言。主题发言环节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主任王燕梅研究员,当代财经编辑部主任王俊杰副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邓光奇副教授,《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冉利军编辑主持。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教授以《人工智能与社会公平》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将产生替代效应、创造效应、生产率效应、就业极化,作用并改变劳动力需求和工资水平、劳动收入份额和收入结构。未来,人工智能将对就业、劳动力等要素产生冲击,需要提升人力资本、推行反垄断措施、优化转移支付,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彦斌教授发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编写标准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题演讲。他对《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创立背景与主要内涵进行详细分享并指出,依托七大特征的展现与六大标准的落实,《手册》整体已打下较好基础,未来将进一步持续完善,工作委员会也将继续服务各位专家学者,共同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体系建构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蔡宏波教授以《数据财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展开主题发言。提出数据财政这一概念,并初步探讨了其与土地财政的不同,及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他表示,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之一,数据要素以它极其特殊的性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参与分配的方式等等。目前国家有关数据要素的政策和实践都在加快推进之中,关于数据财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深入研究。


浙江大学国家高端智库领军人才房汉廷研究员以《中国国家高新区历史贡献、现实特殊困难与纾困对策》为主题进行发言。他指出,经济学属于经世致用之学,要有实际作用。以国家高新区为主的中国科技园区经过34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的重要科技战略力量。众多国家高新区在创新后发优势模式指导下,探索出了集约式创造、高水平产业集群发展、群体性创业孵化与金融创新、规模化人才吸纳与开放合作和创新要素财富变现等有效路径。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冯华教授做题为《以“四链融合”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主题发言。他指出,要推动“四链融合”提升整体效能,必须要深刻理解“四链融合”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之间的内在关系;他主要结合产业创新服务体系的生态建设角度,具体分析了如何提升产业链。最后,他通过解构与测算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剖析了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四链融合”的机理,提出了完善新时代产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教授做题为《从战略高度统筹促进青年就业》的主题发言。他提出,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充分就业路上挑战颇多,其中的具体挑战包括: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就业质量不平衡以及青年就业压力较大等。他指出,青年就业稳则就业大局稳。通过分析青年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他提出,要通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就业岗位创造力、提高青年就业力、提高供需匹配力等多种措施来缓解青年就业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学人》副主编李钢研究员以《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题进行发言。他指出,新发展阶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是有机统一体,二者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他表示,共同富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的全面集中体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无论是未来还是现在,都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出路。李钢研究员还把IGDS调查项目中与共同富裕有关的数据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王伟光教授做《以企业战略性技术创新加速培育东北地区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发言。他表示,要以激活创新资源存量促进创新链与产业战略安全深度融合,以战略性技术创新汇集高层次人才,构建以国企为主的、多主体协调共生式战略性技术创新体系等多种方式来加强企业战略性技术创新布局,助力东北地区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江西服装学院商学院院长刘戒骄教授以《关于发展新商科的思考》为题进行分享发言。他分析了国内外商科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新商科的产生背景和新商科的概念。在介绍了江西服装学院商学院发展新商科的做法后,刘戒骄教授就加快新商科发展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提出从增强数字技能、面向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中国企业实际问题三三方面改革现有商科教育。商学院可通过联合授课、结合中国本土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战略思考思辨的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华教授以《供应链金融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稳健持续发展》为主题进行发言。他提出,目前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受惠对象的失调、民营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盲点、主体互动的失调等三个方面。他指出,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应服务于运营资金优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于降低运营成本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于产业发展的供应链金融。


企业管理出版社、企业管理杂志社、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孙庆生进行以《“伦理”的伦理:中国学派的本源意识》为主题的发言。通过援引各种不同的现实案例及传统文化伦理,他表示,经济学管理学要有本体意识,要敢于从根上突破和创新,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不尽的营养。


西藏自治区政协经济和人口资委员会副主任、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登克珠教授,以《新西藏新发展 新征程——关于西藏“三农”问题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为题发言。通过谈及大量实践调研实际并结合西藏地区的现实问题,他指出,西藏地区产业的基础在于农牧区,产业扶持的对象是广大农牧民,相比于人才,西藏地区更需要具有领导性,能带动广大农民一起致富的“能人”,此外,加大农牧区数字化建设是未来“数字西藏”的必经之路。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曦辉教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经济学构建》为主题进行发言。他通过探讨价值文化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指出文化是塑造人的行为和习惯的重要因素,对于分工、规模与范围、创新产生着重要影响。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也不同。他强调,中华文化在形成和维持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稳教授以《主权债务问题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发言。他以非洲债务问题为例指出西方一些机构和学者一贯奉行双重标准,误解和质疑中国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实现联合国减贫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金融治理规则和体系的改革,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加强金融强国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叶振宇研究员以《新时代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为主题进行发言。他指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突破口是建立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评估的区域政策体系。这就要求当前的区域政策体系要加快转型:确定更小空间尺度的区域政策实施单元,明确区域政策的对象、适用条件,推出差异化的政策工具组合以及建立区域政策审查、实施、评估和退出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晓东研究员以《先立后破与现代产业》为题进行发言。他指出,经济经过长期高速度、高质量发展之后,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要先立后破,不能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不得搞“一刀切”,要给企业留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闭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邓光奇副教授主持,李曦辉教授作为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共同发起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他对到场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2023年年会到场专家研究范围广、谈论主题范围宽、现场谈论氛围热情高。感谢大家对60人论坛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大家能继续加强学术交流和思维碰撞,为加速推动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发展创新做出更大的学术贡献和智力支持。


智慧在分享中激荡,共识在交流中汇聚。至此,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2023年年会圆满结束。本次会议召开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之际,旨在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谱写时代华章。

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成立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代背景,2018年12月23日在中央民族大学正式成立。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是研讨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的学术平台,由长期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知名专家和中青年新锐组成,旨在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促进中国学派的健康成长。论坛秉持学术探讨与政策研究并重,既致力于经济学管理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探究中国学派;又关注重大改革实践,研究中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