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央民族大学明德讲坛“学术前沿与研究方法”系列讲座在丰台校区致远楼110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骆南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以“突破性创造力与渐进性创造力真的区分开了吗?——基于2011~2024文献的分析”为主题,系统分享其研究成果与学术探索历程。管理学院朱金强老师、刘淑芹老师和相关专业学生参加讲座,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骆南峰教授长期深耕组织理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本次讲座中,骆老师首先分享了研究问题的缘起与确立过程。从对“创造力是否存在不同类型”的学术思考出发,明确核心研究方向,随后展开系统性文献检索与筛选工作——通过Web of Science(SSCI)、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库,以“渐进创造力”“突破性创造力”等中英文关键词为检索核心,经过标题摘要初筛、重复文献剔除、主题相关性复核等多轮筛选,最终确定79篇有效文献。

讲座核心环节,骆南峰教授围绕理论依据与实证依据两大维度,深入解析创造力双维模型的构建逻辑。在理论层面,他指出两种创造力的内涵差异源于双元创新及组织学习理论框架,且依据创造力成分理论,二者在任务动机、创造性思维技能、专业技能上各有侧重;结合目标导向理论,学习目标导向更易促进突破性创造力,绩效目标导向则对渐进性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证研究部分,他详细介绍了研究采用的系统性文献分析方法,通过Madjar等(2011)开发的成熟量表进行测量验证,同时呈现了关键研究发现:两种创造力的相关性异质性极高,相关系数从-0.34到0.76不等,既有高正相关,也存在负相关或无相关的情况;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双因子模型拟合度显著优于单因子模型,平均提取方差值检验也支持二者的统计区分效度。
成果分享与学术建议环节,骆南峰教授客观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包括对两种创造力相关性尚未形成一致结论、缺乏对前因结果变量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等,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针对在场师生关注的学术投稿问题,他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文献筛选、理论建构、实证设计等方面的实用建议,鼓励学子们注重研究的严谨性与创新性。
互动交流环节,学生们围绕“创造力类型的实践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优化”等议题积极提问。骆南峰教授结合研究案例逐一细致解答,引导大家从理论框架搭建、研究方法选择、实证数据解读等多个层面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参与讲座的教师代表在总结中表示,骆南峰教授的分享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不仅清晰呈现了创造力双维模型的研究脉络与核心结论,更完整展示了从研究问题确立到文献分析、结论推导的全流程学术方法。此次讲座为师生搭建了与学术前沿对话的桥梁,有助于提升大家的文献研究能力与学术创新思维。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丰富了明德讲坛的学术内涵,为师生带来了创造力研究领域的前沿视角与实用方法。未来,管理学院将持续依托这一品牌学术平台,邀请更多学界领军人物分享研究成果与学术经验,推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助力学子们夯实学术基础、拓宽研究视野,为学术创新与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