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管理大讲堂第七讲在海淀校区文华楼西区一层报告厅成功举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正飞受邀担任本次讲座主讲嘉宾,以“银行关联、信贷周期与债务违约风险”为题,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盛宴。管理学院院长黄锐主持会议,会计系全体教师及百余名学生到场聆听学习。

陆正飞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财务分析与投资理财研究中心主任,兼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财政部首批会计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比较会计》等多部专著,被引超4万次,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10项,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兼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陆正飞教授紧扣当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本次讲座核心主题——“科技浪潮下的思维培养与学术研究精进之道”。他指出,虽然科技使数据获取更加便捷,但学术研究不能陷入“数据至上”的误区,思维深度才是学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他强调,研究者需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既要警惕数据背后的逻辑漏洞,也要避免被既有结论束缚;同时要锤炼系统性思维,将碎片化的研究点串联成完整的分析框架,实现从“见数据”到“见本质”的跨越。唯有跳出数据表象,关注结论的可行性与说服力,研究才能真正服务实践、回应时代需求,为在场师生厘清了科学治学的认知路径。
陆教授结合其研究成果《银行关联、信贷周期与债务违约风险》,系统阐述了从理论构建到实证检验的完整研究路径。他从银行关联的实践映射切入,引导师生培养“从现实中提炼学术问题”的具象思维;在分析信贷周期波动的实证观察时,强调“用数据验证逻辑”的实证思维;在讲解债务违约风险的精准研判时,倡导“多维度交叉验证”的辩证思维,层层剖析中既展示了严谨的学术逻辑,也为思维培养提供了具象指引。同时,他分享了自己的治学理念——立足现实找问题、深耕数据挖规律、回归实践验结论,让抽象的学术方法变得可感可学。

总结环节,中央民族大学会计系主任黄小琳高度评价讲座的学术价值,并提炼出治学三要义:立足实际、思维淬炼、坚持创新。她强调,学术研究只有扎根现实、锻炼思辨、坚持创新,才能结出具有深度与温度的成果,为师生提供了清晰的研究指引。
本次讲座聚焦“银行关联、信贷周期与债务违约风险”这一重要金融议题,通过陆正飞教授系统深入的分析与讲解,不仅帮助师生全面了解了金融风险研究的核心逻辑与实证路径,也启发了大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以科学思维探索经济管理问题的思考。今后,管理学院师生将继续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放的研究视野,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经济金融领域的现实挑战,推动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发展,不断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